分类: 中文版

别让学术研究陷入语言差异的泥潭

众所周知,英语是纵横学术出版界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对于母语不是英语的人而言,学术界对语言的高要求就意味着要通过漫长的英语学习过程,否则将被拒于全球科研的门外,失去为学术研究做出重大贡献的机会。但学过语言的人都知道,语言学习,尤其是传统学校教育之外的语言学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而且,即使做出相应努力,也未必能建立起对文化与语言的特定理解,让学者们能娴熟地表达有力的学术观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希望获得语言服务商 (LSP) 的帮助。然而这些服务价格不菲,尤其是当我们需要译者具备专业知识时。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将向您说明用于语言服务的科研经费,即使昂贵,也是一项物有所值的投资。

在 2008 年的非小说类畅销书《异类》中,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用了埃里克森等人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一项研究,即现在广为人知的 “一万小时定律”:要想在某项技能(或语言)方面达到专家级水平或娴熟程度,需要经过一万小时的练习。换言之,如果每天学习英语三小时,那么我们需要 9 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娴熟程度。对于本就需要掌握许多复杂技术的科学家来说,他们无法拿出宝贵的科研时间去学习语言。

还有一个学习语言的方法就是去英语国家参加全英文浸泡式学习项目,那么只需要两年左右便可以达到娴熟程度。然而,对于本就延长了受教育时间的科学家而言,这意味着他们还需要再经历两年的学习。相对于终身事业,两年也许并不算什么。但实际上,这两年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没有在 30 岁以前达成科学上的最大成就, 那他永远都不会有。” 科研界十分看重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种品质往往与最具开创性的发现联系在一起。如果能为翻译分配固定经费,全球研究人员便可以在自己最具活力与创新性的年华,专注于对整个宇宙的探索。

当今正在开展的最令人振奋且最具创新性的研究均为全球性项目。全球科学家必须共同协作。因此,科学家经常需要懂双语的同行帮助他们解释某些复杂的观点。如果同行的语言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就可能使他们失去机会,延误研究进程。当前越来越重要的环境科学和农艺学尤为如此,一旦沟通受到区域或地区语言差异的限制,整个项目在全球范围内都将受到影响,所造成的损失与延误后果难以估计。

简言之,定期分配专门经费用于专业语言服务,研究机构便能使全球科学家摆脱语言学习的压力,让他们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从而完成更多的科研项目,并提高项目质量。

 

[dqr_code size="120" bgcolor="#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