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文版

1887 年,波兰眼科医师路德维克•柴门霍夫(Ludwig Zamenhof)发明了世界语(Esperanto),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个种族、不同肤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虽然这个梦想还没有实现,但世界语已在世界各地悄然流行起来。

世界语的书写形式采用拉丁字母,其基本词汇的词根大部分来自欧洲各民族语言,包括现代罗曼斯语、英语、德语、波兰语和俄语。柴门霍夫认为,世界语可以让使用不同母语的人互相交流,同时也能保留他们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认同。

虽然这种语言从未获得正式通过,但自从它创立以来,现在已传播到 120 多个国家,约有 1000 多万人在使用或学习这种语言,它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出版、交通、邮电、广播、旅游和互联网等各个领域。

世界语在中国

世界语大概是在清朝末年传入中国的,至今已经 100 多年。世界语曾在中国广受欢迎,并且被中国一些著名作家所推崇,蔡元培、鲁迅、周作人、巴金、恽代英等人都曾学习过世界语。

1986,第 71 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中国召开,这是在其发源地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和最成功的一次大会。由于世界语比英语相对简单,因此曾在中国广泛流行。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等许多中国著名高校都开设了世界语选修课。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到 90 年代初期,世界语的函授、刊授、广播、电视教学也风行一时。这期间,参加世界语学习的人达 40 多万。

但是后来,随着英语的逐渐普及,学习世界语的人数逐渐减少。2004 年 7 月 24 日至 31 日,第 89 届国际世界语大会在北京召开,主题是 “国际关系中的语言平等”。四川是唯一一个将其纳入职称等级考试外语语种的省份。

世界语会消失吗?

上世纪 20 年代初,国际联盟曾提议将世界语作为他们的工作语言。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世界语被添加到他们的教育课程中。

在上世纪 50 年代和 60 年代的冷战期间,由于双方害怕世界语会被用于敌方宣传,因此,世界语的发展减缓。50 年代,美国用世界语发表了军事用语书籍,直到 70 年代才用完,以迷惑敌军。到 70 年代,世界语再次传播到世界上其它地方。虽然现在没有任何国家承认它是官方语言,但它一直没有消失。

随着英语的传播,许多人认为世界语可能会消失,但今天,由于数字革命的发展,世界语的追随者更多了。语言学习界颇受欢迎的 App——多邻国(Duolingo)在 2015 年上线了世界语课程,并迅速获得了超过 60 万活跃用户。今天,在 115 个国家有近 2000 万人将世界语作为第二语言。

这是一门有着大梦想的人造语言,它希望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这门语言能够平等、自由地交流,100 多年后,虽然它的梦想还没有实现,但重建语言的巴别塔将是全世界人们共同的愿望。

Don't miss the next article from CSOFT's Blog!

Join our mailing list to receive the latest posts from our blog directly in your inbox.

    We won't send you spam. Unsubscribe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