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文版

你听说过 “女性译著月”(Women in Translation Month)吗?其实它刚刚兴起不久,自 2014 年创立以来,今年是第四年。那么,你了解它的来历吗?

女性文学的缺失

2014 年,年仅 25 岁的以色列女科学家 Meytal Radzinski 在阅读中发现,翻译作品中来自女性作家的著作非常少见,因此她做了一些相关的统计资料,并且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于是,Meytal 将 8 月定为 “女性译著月”,旨在提醒人们关注女作家和女翻译家。

据统计,在 2008-2018 年间翻译成英文的所有文学作品(含计划出版的书目)中,只有 28.7% 是由女作家所写的。这就意味着,在世界文学领域,女作家获奖、成名,以及获得更高的图书销售的机会要远低于男性。英国 “《独立报》外国小说奖”(The Independent Foreign Fiction Prize)共授予了 21 次,只有两次是女作者获奖。

同样,女性译者也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在过去十年间,女性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才逐渐提高。美国 “笔会翻译奖”(Pen Translation Prize)也是以男性译者为主,直到最近两次获奖者才都是女性译者。

如何支持她们?

近几年,在世界文学领域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已经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女性译著月” 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并且开始在英美等国家流行。现在每年的 8 月,美国和英国等英语国家的翻译协会、图书馆、书店等都会举办一系列有关女作家和女翻译家作品的活动,比如募捐抽奖、女性译著促销、推荐优秀女作家或女翻译家的作品等。

今年,英国沃里克大学还专门设立了年度 “女性译著奖”(The Warwick Prize for Women in Translation),以支持和表彰那些致力于在世界翻译文学领域减少性别不平等的作家、翻译家和翻译活动,并且提高女性在这一领域的影响力。

中国女作家的崛起

虽然有近 15 亿人在使用中文,但在全球化出版这件事情上,中国却是个 “小语种” 国家。英语世界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普遍缺乏了解,对女性作家和翻译家更是知之甚少。

其实,在二十世纪后,中国涌现出了诸如张爱玲、王安忆、冰心、萧红、丁玲、铁凝、严歌苓、舒婷等著名女作家,虽然也有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但其数量仍远远低于男作家。

而冰心、杨绛、赵萝蕤、杨苡、杨必、杨静远等著名的女翻译家,她们的译作如《吉檀迦利》、《堂吉诃德》、《荒原》、《呼啸山庄》、《名利场》、《杨柳风》,都是公认的高质量译本,所译语种覆盖亚、欧、美洲诸国数种语言。

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新生代女作家开始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比如有《双面胶》、《蜗居》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蛮声海内外的女作家六六,被《纽约时报》称为 “冉冉升起的文学新星” 的 70 后女作家盛可以,以及在 2016 年凭借《北京折叠》获得雨果奖的 80 后女作家郝景芳等。

常言道:“女人能顶半边天”,但是在世界文学史上,女性却是处于边缘地位,成为沉默的一个群体。进入 20 世纪后,女性在文学界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女作家和女翻译家的价值也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女作家以其才情、性格、命运更加吸引着人们的关注。

你有没有喜欢的女作家呢?在这个 8 月,不妨读一读来自全球女作家的作品,体会不一样的女性视角与文学魅力。

Don't miss the next article from CSOFT's Blog!

Join our mailing list to receive the latest posts from our blog directly in your inbox.

    We won't send you spam. Unsubscribe at any 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