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文版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大踏步走向国际舞台。华为手机、美的电器等,都开始进入国外寻常百姓家。企业走向全球的一个关键成功要素,就是对其他国家语言文化的深切了解。出色的本地化,是实现高效跨文化沟通不可或缺的软实力。

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因为翻译不当,从而错失机会。2012 年一个北欧高铁项目,中国南车株机海外营销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努力,离竞标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连对方企业 CEO 都同意了,最终却因方案翻译错误而被对方技术专家否定。比如,把 “雨刮器” 翻译成了 “抹布”,导致中国企业 “阴沟里翻船”,是很可惜的事情。在英语中 “雨刮器” 为 “windshield  wiper”(简称 wiper),其中的 “windshield” 意为 “挡风玻璃”,而 “wiper” 的原意就是 “抹布”。因此,对于某些不懂技术的译者来说,把 “雨刮器” 翻译成 “抹布”,是极有可能的。

随着商务交往的频繁,高效翻译的重要性日渐凸显。那种视语言为 “工具” 和 “载体” 的简单思维应该在企业全球化战略中抛弃。有诸多这样沟通失误的案例在先,一些大的跨国公司,已经意识到了翻译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且改进了自己的本地化策略,建立了自己的 “本地化” 队伍或外包机构。

本地化大于翻译,它除了文字的翻译之外,也在权衡相关文字宣传在其他国家怎样表现合适,怎样最有效。很多宣传用语,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除了少数科技用语之外,翻译过程中,源文字和目标文字在语义上很难百分之百重合。

有时候还有诸多文化背景要素从中作祟,比如很多人都知道 “白象” 电池出口遇阻,因为英文中 “白象” 的意思是大而无用的东西。中国人喜欢 “蝙蝠”,因为与 “福” 谐音,但是在美国,蝙蝠总是和邪恶、万圣节的幽灵之类意象联系在一起。“龙” 在中国是吉祥物,但是 dragon 在西方常是英雄们攻打城堡解救美人时所要杀死的喷火恶兽。中国人常说 “前不栽桑,后不种柳,庭院不可植柏枸”,可是美国人家里种植松柏的也不少,因为松柏常青,evergreen 和基督教的永生联系在一起。

可见,出色的本地化不仅需要意思准确,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精巧的翻译处理能给原来的宣传加分,比如 “可口可乐” 的中文翻译。而处理不当,宣传就会索然无味甚至帮倒忙。因此,一些全球化的企业不惜重金请语言专家帮他们进行文字、文化上的把关。

而今财富 500 强企业中跨文化事故越来越少,而在新语境中浑然天成的文宣越来越多。对于想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要实现这种天衣无缝的宣传,背后一定离不开出色的本地化工作支持。

CSOFT 华也国际已跻身 “IDC 全球八大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 及 “全球五大语言服务提供商” 之列,可为全球企业提供一流的本地化服务。华也国际在最新的本地化流程及技术方面拥有深厚的知识背景,可以帮助跨国企业与全球客户建立联系。
[dqr_code size="120" bgcolor="#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