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文版

中国共享单车能否玩转全球?

随着 Uber 与滴滴的合并,中国这两大专车出行巨头的竞争也随之结束。然而出行领域的另一场大战——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却刚刚开始。

共享单车抓住了出行领域最后一到三公里的需求痛点,迅速成为继网约车之后资本热衷的风口。从 2016 年下半年开始,共享单车的概念火爆,资本大规模进入。

今年 3 月,ofo 宣布完成 4.5 亿美元融资,ofo 的 CEO 戴威在最近的采访中称,公司估值已经超过 20 亿美元。4 月 24 日,ofo 宣布获得蚂蚁金服 D+轮战略投资,双方将在支付、信用、国际化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摩拜单车于今年 3 月也完成了超过 3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随着资本的加入,也推动了两家公司不断提高产能,进行市场争夺大战,并且相继进入美国、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然而,摩拜和 ofo 并非中国仅有的两家共享单车公司。据市场研究机构调查,目前中国共有 30 多家共享单车公司,都想在这个领域分得一杯羹。

未来,它们将在这场资本游戏中如何竞争?这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怎样?它们应该专注于本地市场,还是应该向海外扩张?本文将对中国整个共享单车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公司所具有的全球发展潜力,以及在海外市场可能遇到的问题。

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有多大?

据艾媒咨询 (iiMedia Research) 发布的数据,2016 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达到 12.3 亿元人民币,拥有 2800 多万用户。预计 2017 年这些数字将进一步提高,市场规模估计增长 735.8%,达到 102.8 亿元人民币,而用户数量将增至 2.08 亿。

共享单车的兴起得到了中国本土和外国投资者的支持。自创办以来,摩拜和 ofo 两家公司的融资总额都已达到 6 亿美元以上。研究表明,除了 ofo 和摩拜之外,至少还有 8 家共享单车初创企业获得了第一次大规模融资。

随着资本投入的增加,共享单车公司都希望能渗透到尽可能多的城市,因此把市场扩张作为首要任务。

大部分共享单车公司喜欢从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开始布局,但一些初创企业,例如,哈罗单车(Hellobike),则瞄准二三线城市,试图抢占尚未开发的市场。

总的来说,在中国现有的 400 万辆共享单车中,有 70%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然而,随着 ofo 和摩拜等企业继续在中小城市扩张,这一比例将会持续下滑。

自 2014 年始于校园共享单车以来,截止到 2017 年 3 月底,ofo 已将市场扩大到中国 43 个城市和海外 3 个城市。

摩拜排在第二位,覆盖全国 33 个城市,以及刚刚进入的新加坡市场。

数据来源:艾瑞咨询,2017 年 3 月

海外共享单车市场现状如何?

在国内多家共享单车公司激烈竞争的同时,摩拜、ofo,以及小蓝单车(Bluegogo)等一些先行者已经开始将其业务拓展到海外。那么,海外共享单车市场的前景如何呢?

事实上,与中国形势不同,公共单车在其他国家一直是不愠不火的状态。1998 年,德国发明了无桩单车,但并没有带来多大影响;2007 年,有桩单车在法国巴黎大获成功,推动了全世界公共单车的发展;美国 2013 年才开始大规模推广公共单车,目前美国 55 个城市拥有公共单车系统,投放车辆总数却只有 4.2 万辆,投放十分有限,但也说明了其市场潜力较大。

相比之下,中国绝对是共享单车的世界霸主!摩拜和 ofo 都声称自己的车辆投放已经超过 100 万辆,仅一家公司的投放量就已经超过其他所有国家公共单车的总和。从商业模式来看,中国的共享单车使用更加灵活,而且是全球创新的典范。

2017 年 3 月,在美国西南偏南音乐节(SXSW)期间,ofo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中心、音乐节停车场、官方酒店等区域提供免费用车服务。另外在场地内和周边的餐饮服务商周围区域,用户也可以随时随地取用 ofo 单车。

今年以来,ofo 的国际化步伐明显加快。4 月 25 日,ofo 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署长达五年的战略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一公里计划”,以及低碳环保的单车出行方式。到 2017 年年底,ofo 打算进军美国、日本、西班牙、法国、德国和芬兰等 20 个国家。

同样在今年 3 月,摩拜赢得政府招标项目,并开始在新加坡运营。摩拜单车创始人兼总裁胡玮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希望打入全球 100 多个城市。

共享单车 “出海” 可能遇到的问题

共享单车服务发轫于中国,是完全意义上的 “中国式创新”。但是,随着国际化扩张之路的开启,这些中国的初创企业能否玩转全球?在海外全新的商业环境中,又会遇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01、政府干预

尽管看起来所有的外部环境都是有利的,但国外的有些政府机构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欢迎新事物。小蓝单车的 “出海” 就证实了这一点,尽管小蓝单车在国内的市场地位不如竞争对手摩拜和 ofo,但它却成为进入美国市场的第一家中国共享单车公司。

今年 1 月,由于没获得美国旧金山市政府的许可就展开服务,小蓝单车在当地的运营颇受争议。旧金山公共设施建设部门和旧金山市政交通局在一封邮件中警告小蓝单车的 CEO 李刚说,他的公司以目前的商业模式扩展到旧金山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小蓝单车回应说,公司愿意与旧金山市政府合作,并相应调整业务模式,以确保自行车不会对城市交通造成困扰,例如大量无人管理的自行车堆在街道上,或阻碍人行道上的交通等。

此后,小蓝实施了 “软投放”。公司租了 15 个私人停车点,投放了约 200 辆单车。帕斯金议员称之为 “良好的第一步”。不过,“软投放” 虽然缓和了与旧金山市政府的关系,但无桩单车也就变成了通借通还的网点单车,便利性大打折扣。

旧金山市议会 3 月 14 日通过了一项新法,针对旧金山的网络共享单车进行规范和限制。根据新通过的法律,共享单车公司要想在旧金山开展业务,必须持有市政府颁发的执照,并将对乱停的自行车,比如停在人行道上的情况等,进行罚款。

02、经济环境

与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和软件公司选择在第三世界国家开始海外业务不同,中国的共享单车公司将 “出海” 目标首先瞄准发达国家,如新加坡、美国和英国。这是因为它们预计在经济较发达的国家,自行车的损坏率较低,而且能收取更高的租车费用。

但是在经济发达国家,人口素质和经济实力虽然较高,但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例如,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很高,因此大部分人对自行车出行的需求并不大,仅在纽约和芝加哥等人口稠密、可能产生交通堵塞的大城市才有公共单车。

2010 年,纽约推出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无桩单车的试点项目,但其增长速度远低于中国市场。目前,全美的无桩单车仅有 5000 多辆,约占全部公共单车的 13%。纽约的有桩公共单车服务公司 Citibike 仍然主导美国共享单车市场,2015 年注册会员达到 40 万。其原因不难推测,美国各城市更看重公共秩序,而非使用便利。(KUI,2017)

共享单车在新加坡的扩张也没有预想的那样快,最近的研究显示,只有 1.5%的人选择骑自行车作为主要的通勤工具。(腾讯,2017)

对于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的人群来说,对自行车的需求不是很频繁,但是在某些特定的区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需求,比如美国硅谷和大学校园中。许多像谷歌、Facebook 和 Twitter 这样的科技公司已经在他们的工作区域投放了一些免费的公共自行车。Ofo 公司的 CEO 戴威表示,他们将主要针对硅谷科技行业的员工,提供更多专门服务。

03、法规条例

中国单车数量众多,但相关条例法规却很少。一些发达国家则对单车上路有严格的规定,尤其是夜间骑车。例如,美国法律规定夜晚骑自行车要开车灯,前灯需 300 英尺可见,后反光板在汽车灯光照射下需 500 英尺可见,脚踏板反光需至少 200 英尺可见。英国同样强制执行关于自行车前灯与反光板的规定。

因此,共享单车公司每进入一个新市场,首先要了解并遵守当地的法规,而根据当地市场的法律法规对单车进行本土化改造显得尤为重要。

04、本地化

此外,付款方式更新、APP 本地化、创建不同语言的支持网页、成立当地分公司、招聘维护团队都是保障有效运营与公司健康发展的必要措施。

根据艾媒咨询和艾瑞咨询的调研报告,78.2% 的 ofo 用户对共享单车 APP 的界面表示满意,这也使得 ofo 在中国共享单车 APP 的用户黏性指数方面位列第一。
但是在有些共享单车的英文版 APP 中,因本地化不彻底导致用户体验不佳,会严重影响用户的满意度,用户黏性自然也会降低。

总结

共享单车要真正走向全球,要做的远远不止将单车放在国外的大街上这么简单,还应该提供更吸引人的服务、传递新的文化以及生活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根据当地法规,适当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本地化改造,将有力地保障共享单车赢得海外市场份额。

本文由华也国际市场文案 Shirley Guo 编译

[dqr_code size="120" bgcolor="#f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