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文版

互联网正在让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而语言则成为实现地球村的最大障碍。不过,一种新的表达方式正在席卷全球,那就是表情符号,即 Emoji。对于许多人来说,Emoji 是人类交流方式的一种进化,因为它替代文字变成书面语言,就像地球上的任何一门语言一样,不一样的是它能更生动地传情达意。

根据全球最大的输入法公司 Kika 发布的 2016 年《Emoji 使用行为大数据报告》,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最受欢迎的 10 个表情符号 (emoji) 包括 “笑 cry”、“爱心”、 “微笑”、“大哭” 等,其中表情符号 “笑 cry” 以 21.25% 的发送量比例雄踞榜首。中国人使用最多的表情符号是 “龇牙” 笑脸 。

2015 年,《牛津词典》将年度词汇授予一个表情符号——“笑 cry”,被认为是表情对词汇的最强逆袭。这个表情仅在 Twitter 上,就被使用了 65 亿次。这一现象也预示着人类交流层面的革新正在酝酿。

如同文字一样,每一个表情符号都可以代表不同的含义和情感,某种程度上它比文字表达更为直观和简洁,这也正是表情符号的魅力所在。

研究发现,当我们看到一个微笑的 emoji 时,我们大脑中被激活的部分和看到真正的笑脸是一样的。甚至,如果我们当时的情绪和看见的 emoji 不一样,我们还会根据看到的 emoji 不自觉地调节自己的面部表情。

Emoji 是如何流行起来的?

1982 年 9 月,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史考特•法尔曼(Scott Fahlman)教授写下了第一个笑脸 “ :- ) ”,当时它被写在学校 bbs 上,用来告诉人们哪些帖子是笑话,而哪些不是——这就是表情符号最早的起源。

正如法尔曼教授在自述中写到的那样,“这在当时看来并没有什么大不了。” 但是在今天看来,那也算是一个改变世界的时刻。

现在的 emoji 起源于 1995 年的日本,emoji 是日语词汇 “絵文字” 的音译。设计师栗田穣崇说:“那时我们觉得,如果能拥有像 emoji 表情符号之类的东西,就可以让人在打字时,如同面对面的交流。”

2010 年 10 月,emoji 编码首次被 Unicode 收录,让 emoji 首次从非日本的手机系统走向了世界。

2011 年,苹果公司将表情符号整合到 iOS 5 系统中,从此 emoji 开始席卷全球。

Google 在 2013 年将 emoji 纳入输入法。

2014 年 8 月,《牛津词典》收录了 emoji 这一词条。走过这么多年,它终于成为一个正式的词汇。

可以说,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emoji 正成为一种有效的、近乎普世的语言表达方式。据美国广告公司 Swyft Media 统计,全球约 20 亿智能手机用户每天发送近 60 亿个表情符号。

Emoji 将成为一门新语言?

原本人们只是使用单个的 emoji,如今,一部分疯狂的人开始用 emoji 造句了。还没准备好将 emoji 纳入研究范围的语言学家们,也许现在是时候了。

看看上面的这些句子,你能明白吗?随着 emoji 的应用越来越广,似乎真的有统一翻译的必要哦。

用 Emoji 写书

2009 年,Kickstarter 的数据工程师 Fred Benenson 用众包的方式将一整本书《白鲸记(Moby Dick)》用 emoji 翻译了出来,取名为《Emoji Dick》。书中大约有 1 万个句子,800 多人参与了翻译。后来美国国会图书馆将这本书永久收藏。

用 Emoji 翻译国情咨文

2015 年 1 月,英国《卫报》在 Twitter 上将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发表的国情咨文翻译成了 emoji(绝大部分,其中还是包含了一些英文单词)。

对于这样做的初衷,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奥巴马向国会强调 ‘这一年,要找到我们达成共识的领域’,如果世界上还有一件事是我们都能统一意见的,也就只有 emoji 了。”

Emoji 在营销上大放异彩

2016 年 7 月,欧莱雅公司发布了自行设计的 emoji —— Beaumoji。这是一款为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美” 的理念而专门设计的表情符号键盘,包含 130 个有趣而时尚的 emoji。

美国快餐企业 Burger King 则为了庆祝自家鸡块(chicken tenders)重新开卖,专门制作了以炸鸡为主题的 emoji 键盘。

范思哲索性把 emoji 与自己品牌的美杜莎形象相结合,推出同款 T 恤,让 “网红”emoji 走上了 T 台。

百事可乐、星巴克、多芬、宜家、丰田汽车等一系列大型企业也都纷纷研发代表自己品牌的 emoji,并在社交媒体上推广,这已成为目前最受欢迎的营销套路。

由于 emoji 所承载的感情可以轻易被全人类所理解,轻松跨越营销和广告间的语言鸿沟,其商业价值毋庸置疑。

Emoji 能被准确翻译吗?

虽然全世界在使用 emoji 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这是任何一种语言都做不到的,但是,由于文化差异性,每个国家在 emoji 的选择使用过程中,也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性。

根据 Kika 公司的报告,在所有国家中,只有乐观积极的美国人喜欢用 [100 分] 这个表情。生性浪漫的法国人最喜欢使用 [爱心],可以看到在法国人的 10 大爱用表情中有 6 个都是不同形态的爱心形状。俄罗斯则是唯一一个有 [红唇] 上榜的国家,可见战斗民族的示爱方式还是十分直接的。

肢体语言丰富的阿根廷人常常使用代表 “OK” 的手势交流。然而,这个手势在巴西使用时,却犹如美国文化中的中指,易招致误解甚至会引发冲突。

遵循规矩的西班牙人、受天主教影响的墨西哥人,以及注重礼仪的哥伦比亚人,对有着 “非礼勿视” 及 “害羞” 双重含义的 [捂眼] 表情符号情有独钟。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交流、阅读习惯的变化,传统的文字正在努力符合 21 世纪交流的可视化、快速化要求。在这个变化当中,随着社交网络迅速扩散的表情符号,能够起到填补二者之间缝隙的作用。

从某种程度上讲,emoji 已成为语言的一种扩展,但是,由于不同的人对 emoji 的解读不同,这也使得人们很难确定表情符号的确切含义,因此,目前机器翻译还不能对 emoji 进行准确地翻译,即便是人类理解也会千差万别。另外,同一个 emoji 在不同移动设备上的显示甚至也是完全不同的。例如,同是 “眯眼笑脸” ,在不同设备的显示如下:

据说 英国一家翻译公司正在招聘 “表情符号翻译员”,译员主要负责解释表情符号的准确含义,特别是澄清在使用表情符号时,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Emoji 被误读这件事,让它更像一门语言。如同企业在进行全球市场扩张时需要本地化服务一样,无论个人还是企业,在使用 emoji 进行交流以及进行品牌营销时,也需要从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民族性格等方面考虑对方所在的文化背景,才能正确领会 emoji 的含义。

Emoji 时代已经来临,你需要翻译吗?

[dqr_code size="120" bgcolor="#fff"]